2025汽車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
作者:
汽車觀察
2025-08-01 17:22
7月30日至31日,由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汽研)、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協辦的2025汽車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本次論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汽車新未來”為主題,設置智庫閉門會、主論壇、平行分論壇、品牌分享會、政企對接會及成果展等系列活動,通過全鏈條覆蓋、多維度聯動,形成“高端研討+務實對接+成果展示”的立體格局,打造洞察汽車產業未來的思想高地。
聚智共話汽車新質生產力
當前,我國汽車產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形成全球領先的優勢。與此同時,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正深刻重塑汽車產業生態,我國汽車產業在智能駕駛芯片、基礎軟件、關鍵材料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主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新質生產力引領汽車產業變革的路徑思考、ESG 助力汽車產業行穩致遠、中國車企出海的借鑒與選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實踐、汽車“新勢力”的差異化發展路徑、核心零部件技術創新賦能整車新質生產力等話題,通過主旨報告、主題分享等形式展開深度交流。
“緊緊把握新能源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契機,牢固樹立以電動化牽引汽車產業網聯化、智能化發展的主導方向和技術路線。”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蘇波指出,推動汽車產業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強化科技自立自強,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高水平開放合作,持續優化體制機制環境。
“雙碳”目標下,ESG正成為汽車產業的必答題。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彭華崗表示,面對變革,中國車企需要與供應鏈攜手,完成從“被動合規”到“主動引領”的跨越,重塑核心競爭力。在減碳與增長的平衡中,車企可以走出獨特的技術路徑,也能通過ESG體系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原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汽車產業作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要進一步做好技術創新、培育現代產業體系、數字經濟賦能這三篇文章,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建設汽車強國注入澎湃動能。
營造價值共生產業新生態
隨著汽車產業發展全面開啟“下半場”,其核心命題不再是速度與規模,而是轉向對品牌價值、技術內涵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度求索。與會嘉賓認為,“高質量發展”已成為行業最重要的課題,要攜手并肩,共同營造和維護健康有序、價值共生的產業新生態。
主論壇上,多項標志性合作集中落地,為產業發展構建“信息支撐-輿論護航-品牌賦能”的生態環境。
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汽研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共建汽車產業經濟信息研究平臺,整合權威數據與技術研究資源,為行業提供精準的市場研判、政策解讀和趨勢預測。
中宣部輿情中心、中國汽研成立汽車行業輿情治理辦公室,政策引導與輿情治理協同發力,強化“中國智造”正面敘事,賦能汽車產業行穩致遠。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中國汽研聯手籌辦汽車品牌專委會,旨在擴大產業朋友圈,以標準體系賦能測試認證,共塑品牌競爭力。
主論壇上,汽車新質生產力優秀案例正式發布。今年6月,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中國汽研,聚焦產品、技術、產業鏈三大領域的突破性成果,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2025汽車新質生產力優秀案例。評選出的25家優秀企業案例,體現了汽車行業技術變革趨勢與新質生產力核心內涵,有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為企業發展中的難點堵點提供解決方案。
同期發布的還有“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成果。該課題聚焦技術、市場、產業、環境、可持續發展五大產業競爭力關鍵影響因素,輸出關鍵數據支撐、戰略指引和質量提升路徑,明確產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優勢定位與升級方向,推動智能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為企業出海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
搭建細分領域交流協作平臺
本次論壇期間,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智庫閉門會聚焦產業有序發展、車企出海等議題,為政企決策提供智囊支持,推動政策與產業高效協同;政企對接會搭建精準溝通橋梁,共促高質量產業合作。
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深入發展,汽車供應鏈正經歷深刻變革。“供應鏈新質生產力決勝全球汽車競爭下半場”分論壇,與會嘉賓從產業政策、實踐經驗、前沿技術等維度,探討如何依托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具韌性、創新力與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
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出海提質增量”的轉折期,從單一“產品輸出”邁向全鏈條“體系輸出”,力求實現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重要跨越。參與“全球化戰略與合規挑戰”分論壇的嘉賓認為,車企唯有以技術為驅動、標準為橋梁、品牌為核心,才能實現可持續的國際化發展。
車輛在夏季高溫環境下的性能表現和健康安全,日益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在“汽車品牌的長期主義”分論壇上,“2025中國汽研極熱夏測”測試結果正式對外公布,以權威評價為中國汽車品牌建設樹立信任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