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過就加入?BBA完成本土化智駕拼圖
作者:
AO記者 虹卿
2025-07-18 09:26
從生產制造的本土化落地轉向技術研發與生態協同的深耕,智能化浪潮下,BBA們的“中國攻略”正在經歷深刻蛻變。
近日,寶馬中國宣布與中國智能駕駛獨角獸Momenta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中國專屬的智能駕駛輔助解決方案。該方案將應用在包含國產新世代在內的多款車型,從城區到高速,從車位泊出到自動泊入,覆蓋全場景、點到點,目標直指“智能駕駛體驗第一梯隊”。
這不是寶馬頭一回與中國科技公司“交朋友”,但卻是寶馬智能駕駛本土化戰略邁出的關鍵一步,從數字座艙到真實道路,寶馬針對智能駕駛的本土化共創終于從規劃成為現實。更加重要的是,就像寶馬不只與Momenta這一家中國科技公司達成合作,選擇以本土合作破局智能化內卷 的還有奔馳和奧迪——面對席卷而來的新能源智能化時代,整個德系豪華陣營正在集體進行戰略轉向,試圖在本土科技公司的幫助下重塑消費者對豪華的認知。
AI深度定制,讓寶馬讀懂 “中國式駕駛”
寶馬和Momenta合作的核心在于“深度定制”,即跳出通用系統改語言包的淺層適配,在寶馬中國新世代車型的智能架構與硬件平臺上打造一套真正理解“中國式駕駛”的解決方案。作為中國智能駕駛領域的代表性玩家,Momenta 的核心算法成長于中國城市的真實數據土壤,在應對中國獨有路況時經驗豐富,這也是寶馬選擇Momenta作為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
這套即將落地在寶馬系列全新車型上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最大的亮點在于其將搭載由AI大模型驅動的“感知-規劃-控制”一體化架構。Momenta 飛輪大模型采用“長期記憶 + 短期記憶”相結合的模式,模擬人腦“直覺推理 + 邏輯分析”的問題處理機制,既能降低訓練成本,還能破解數以百萬計的長尾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讓車更像人,靠不斷進化的直覺來做出決策,而不是靠死記硬背。
借助Momenta的人工智能算法,未來在中國行駛的寶馬旗下車型將能夠以近似人類駕駛員的方式應對復雜路況,提高對動態環境的適應能力。與此同時,相比傳統基于規則的系統,Momenta大模型方案還能不斷從駕駛數據中自我學習改進。通過OTA升級,車輛的軟件算法可持續迭代進化。借助這一機制,寶馬的新一代駕駛輔助系統將具備“自我進化”的潛力,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內“越開越聰明”。
除了Momenta的賦能,寶馬本身也并非智能駕駛領域的“新兵”。寶馬的新世代平臺已經整合了寶馬自研的駕控超級大腦與全景iDrive人機交互系統,前者將驅動、制動、轉向、充電、能量回收五大核心域融為一體,刷新實時響應速度;后者則圍繞視覺錐打造多維度交互體驗,HUD、中控與儀表視角統一、信息聚焦,確保眼不離路、手不離盤。
此外,寶馬一向強調智能駕駛要以安全為第一優先級。延續 20 余年 ADAS 技術沉淀,新系統在設計階段就構建了多層級安全冗余與風險應對機制;同時,所有數據采集、存儲與處理均嚴格遵循中國法規,為用戶隱私上 “雙保險”。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先生
正如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高翔所言,“寶馬獨有的產品理念、智能駕駛之道正與中國卓越的數字科技深度融合”,當寶馬的技術積累與安全哲學,與 Momenta 的算法優勢和本土洞察結合,將激發一場智駕領域“1+1>2”的化學反應。
BBA集體轉向,以本土合作破局智能化內卷
在與 Momenta 合作之前,寶馬已與多家中國企業在智能化領域展開合作,如牽手阿里推動 AI 大語言模型上車,與華為終端達成合作協議在中國深度融合鴻蒙生態等。寶馬積極尋求本土科技公司合作背后的原因,從最新銷量數據中可以窺見一二。
2025 年上半年,寶馬全球銷量 120.7 萬輛,同比微降 0.5%;寶馬品牌作為集團主力,全球交付量為 107.0814 萬輛,整體銷量下滑 2.6% 。在不同的區域市場,寶馬銷量表現呈現出較大差異。其中,歐洲、美國及德國本土市場銷量均有上漲,亞洲市場下滑 11.1%。中國作為寶馬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2025 年上半年銷量為 31.7862 萬輛,同比下跌 15.5%。
寶馬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單,與消費趨勢的變遷直接相關。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突破 4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裝車率在豪華車市場超過 60%,消費者對智能體驗的敏感度遠超全球其他市場。中國已經成為了新能源與智能化創新最活躍的試驗場,在燃油車時代憑借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優勢和品牌積淀一路領跑的寶馬,正面臨著 “讀懂中國用戶真實需求”的新考題。
寶馬自研全新智能集成硬件BMW駕控超級大腦
值得注意的是,寶馬與 Momenta 的深度綁定并非孤立事件,當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時代浪潮洶涌而至,德系豪華汽車品牌正集體開啟戰略方向的調整。與寶馬“不約而同”,奔馳、奧迪也選擇與中國科技企業深度聯姻,試圖通過“技術本土化共創”重構競爭力。
作為 BBA 陣營的核心成員,奔馳與 Momenta 的合作可追溯至 2022 年的戰略投資,雙方聯合開發城市導航輔助駕駛功能的正式合作于 2024 年 12 月落地,計劃在 2025-2027 年推出至少 4 款搭載該功能的車型,首款車型為 2024 年四季度上市的純電 CLA,后續將逐步覆蓋更多新能源車型。
與寶馬類似,奔馳選擇 Momenta 的核心邏輯在于其對中國道路場景的深度理解 ——Momenta 基于千萬級中國路況數據訓練的算法,能讓奔馳的智能駕駛系統精準識別電動自行車突然橫穿、行人闖紅燈等突發場景。例如在奔馳最新的 MB.OS 系統中,Momenta 主要提供高精度地圖解析和部分算法優化,助力針對中國市場的導航輔助駕駛模塊開發,確保系統既能保持奔馳的安全冗余標準,又能適配中國的交通規則與駕駛習慣。
奧迪與華為的合作則展現了另一種深度綁定模式。奧迪不僅采用了華為的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同時還在智能座艙、車聯網生態等領域與華為協同。奧迪 Q6 e-tron 等車型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系統后,實現了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領航輔助功能,能夠在復雜路況中完成無保護左轉、自主避讓加塞車輛等操作。
更關鍵的是,奧迪與華為的合作深入到了車型研發階段:華為的激光雷達、昇騰 910B 芯片等硬件被納入奧迪新車型的原生設計,這種軟硬件協同開發的模式,讓奧迪的智能駕駛系統從底層就具備“中國適配性”。同時,奧迪車型通過華為 HiCar 實現了部分功能(如數字鑰匙)的互聯,針對中國用戶“萬物互聯”的使用習慣進行優化。
從寶馬的全場景本土方案,到奔馳的系統級協同開發,再到奧迪的軟硬件生態融合,德系三強以各自的方式完成了智能化本土化的戰略布局。而BBA 的集體行動,也展現出德系車企對中國市場規則的理解與破局決心。在新能源智能化時代,競爭維度已轉向場景定義能力與用戶體驗迭代速度,中國科技公司在智能駕駛算法、數據處理、生態構建等領域的本土優勢,恰好填補了外資車企的本土化短板。在這樣的背景下,與中國科技企業深度綁定,已經成為 了BBA 守住市場份額、繼續占據豪華品牌第一梯隊的必然選擇。